年輕人應該怎麽買房子 羅輯思維- 死磕羅胖 愉悅自己·2016年8月31日 我在公司有一門課,叫“怎麽買房子”,是最受歡迎的。 如果你沒有能力去創業,最好的辦法是買房,但是千萬不要住在自己的房子裏。 房子是用來流通的,如果你住在自己的房子裏,註定貧苦一生。住在別人的房子裏,把自己的房子拿來周轉。 一套房子足以毀掉一個大英雄 在芬尼公司,誰當總經理,是員工們用真金白銀的投資選出來的。 每次競選前,我都會動員一些我認為有前途的年輕人參加競選,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買房子。員工因為買房子占用了全部的流動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往往無力投資,這是個很頭疼的問題。 這時候,我會以自己為例告訴他們。我以50 萬元起家創業的芬尼公司,我和同齡人最大的不同是: 在大家買房子的時候沒有買房子,而是把幾乎全部資源都用在事業上。 2006 年是我第一次買房子,一天就買了三套,還是搶在房地產的低價入市的,這足以說明當你創業小有成就的時候,房子根本不是個事兒。阿裏巴巴也是50 萬元創業的,如果馬雲當年用50 萬元買個房子,怎麽會有今天的輝煌。 所以我經常對年輕人說的一句話就是:“有理想的年輕人,不要輕易買房子,一套房子足以毀掉一個大英雄;沒啥想法的,那就去買吧。” ◇ 有時候年輕人往往會反駁,“我們要娶老婆啊,沒房子娶不到老婆啊”。 我的回答是:“我們選的是總經理,你告訴我,哪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是沒有老婆的?” 我現在常常打趣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要找的是沒有房子也能找到老婆的人。起碼說明他有魅力,有能力;我們找的就是敢於抵押房子來投資事業的人,起碼說明他有膽量,有信心。” ——有魅力、有能力、有膽量、有信心,不就是對企業帶頭人的要求麽? 房子既是資產也是負債 成為一個企業老板的前提是首先要分清什麽是資產,什麽是負債。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裏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裏取走的東西。世界上絕大部分人在錢的問題上掙紮,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把負債當作資產。 負債和資產唯一的分界線是流動性,也就是資產變現的容易程度: 流動性好的東西,例如現金、存款、股票、余額寶;流動性不好的東西,例如房產汽車。一旦資產變現出現困難,就會形成負債。 如果你想變富,就不斷地買入資產。如果你想變窮,那就不斷地買入負債,但是絕大部分年輕人把負債當成了資產,例如房子。 ◇ 房子可以是資產,也可以是負債。 通常情況下,年輕人選擇買房,大多數人會選擇買郊區的大房子,幾乎很少人會選擇市區40 平米的小房子。好不容易老爹支持50 萬元付個首付,結果從此之後就變成一個房奴。 如果這是一次投資,同樣都是花60 萬元,五年後的差距有多大!首先,市區的房子比郊區的房子總價值高了39 萬元。如果房子用來出租,五年內市區房子比郊區房子多產生39 萬元現金流。都是60 萬元的投資,資金回報率相差近一倍。 以芬尼為例,辦公地址在郊區,住宿舍的花費為每月100 元。買房自己住的人都是負債。凡是租出去的都是資產,收益最大的方式是自己住宿舍,把市區的房子租出去。 年輕人的正確選擇 我認為年輕人正確的買房選擇是: 選擇位置好,容易轉讓出租的房子購買;自己住在離公司近的地方;錢不夠的時候,能貸款就貸款;千萬不要住在自己的房子裏,金飯碗是拿來掙錢的,別自己坐在裏面。 年輕人最常見的錯誤: 1. 借款買個大房子,事業還沒開始,先背上了負債,心理壓力很大,生活很苦; 2. 認為自己的房子才是家,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年輕人總是因為一套房子在啃老和當房奴中間徘徊; 3. 一工作就準備買房子,占用現金流,遇到機會沒有錢投資。 中國的年輕人,在大學畢業五年後就能分出層次。十年後總有一部分人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因為他們窮得不好意思,而這本質的區別就是在開始的時候會不會使用資金。 市區買房子出租、自己住宿舍和自己在市區買房,自己住的月收入差距5000 多元,這就相當於多賺了一份收入。最關鍵的是,五年後遇到機會可以變現100 萬元投資自己做老板,所以資產一定要保持流動性,這樣才能在關鍵的時候把握機會。 而買房自己住的人是很難變現的。一旦遇到機會卻無法賣掉自己的住處,大多數人迫於家庭的壓力而選擇放棄機會。人與人的差距就是這樣一步步拉開的。 所以我時常告誡身邊的年輕人: 1. 買房子要看現金流,現金流少的人不適合買房。 如果要買房,就要買好的地段,越好的地段越容易變現。入住率不高的地段,即使再便宜也不要買,因為租售都很難,買了就是負債。 2. 生孩子晚點好,因為孩子最消耗精力和現金流。 3. 如果工作的地點是市中心,一定要在附近租房子。 不要圖便宜在郊區買個房子,每天花兩個小時在地鐵裏度過。每天的兩個小時非常珍貴,如果每天比別人多兩個小時,人生就等於多活了幾年,可以幹很多有價值的事情。 把錢投資在自己身上 年輕人之間財富的差距在於會不會用錢。 為什麽中國絕大多數的年輕人自己啃老還窮了一輩子?因為他不會用錢。不會用錢的人怎麽能當一個好的公司帶頭人呢,這種人即使再努力也當不了一個好老板。 還有一種年輕人會喜歡把金錢和精力投資在社會關系上,例如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去讀商學院的EMBA,想去連接更多的社會資源。結果去了之後才發現,根本融不進那個圈子。 當自己還不具備一定能力的時候去連接比自己高很多層級的人幾乎不可能,因為大家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很難產生共鳴。你不知道別人的遊戲規則,自己也沒有資本玩,所以別人玩的時候就不會帶著你。 最聰明的年輕人會把錢投資在自己身上,在某個領域當自己的勢能足夠強的時候,所有的金錢、人脈、資源都會主動向你靠攏。 所以真正具備創業能力的人,一定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在遇到機會時早已做好準備。我相信能夠創業的人只有可能做錯,但是永遠不會錯過。 羅胖曰: 年輕人的投資邏輯—— 1. 什麽資源升值空間最大? 那些有學習能力的大腦。那些在認知升級的人。 2. 什麽東西最該投資? 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大腦。 3. 什麽東西最不應該投資? 束縛自己的東西,即使它增值很快。比如,窮人貸款買房。